投資型保單異軍突起 三原因吸引資金轉進 [2020/10/20]
2020-10-20 01:39經濟日報 記者陳怡慈/台北報導
  •  
  •  

投資型年金9月異軍突起,初年保費(FYP)占整體壽險業全部初年保費比重高達四成,綜合多家壽險公司意見,主要原因有三,包括:傳統型保單變貴、愈來愈多公司搶攻退休市場、部分商品快要不能賣了的停售預期。

 

大型壽險公司主管表示,投資型保單的銷售,向來與股市好壞成正比。台股9月續處高檔,大環境為投資型保單的銷售帶來支撐,在此有利情勢下,金管會保險局今年7月1日實施的三項措施,讓傳統型與利變型壽險的保費變貴,連帶讓部分民眾的資金轉向投資型保單。

 

這三項措施包括:責任準備金利率下降、增設死亡保障門檻、保單合約服務邊際利潤(CSM)不得為負。

 

投資型保單分成投資型年金與投資型壽險兩種,9月銷售卻是投資型年金大賣268億元,為投資型壽險的3.5倍。

 

大型壽險公司主管表示,投資型年金訴求年金累積期滿,民眾可一次或分次領取,愈來愈多壽險公司用「退休規劃的好工具」來包裝搶市。

 

投資型年金沒有身故給付,壽險公司不收取危險保費,相較於投資型壽險,民眾繳交的保費,更多用於投資,對於不太需要身故保障的人來說比較划算,且因無死亡保障,民眾投保時不需體檢,投保容易,也有商品特性上的利基。

 

另外一位中大型壽險公司主管說,金管會盯上投資型保單的保證給付機制,未來如果不是保證身故給付,而是保證生存提領,一律都要下市,在部分投資型年金快要不能賣了的預期心理下,也助漲銷售熱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