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家教你保/三類爸爸投保 規劃大不同 [2020/8/10]
2020-08-10 02:00經濟日報 鄭雅云
  •  
  •  

 

台灣人壽聯邦通訊處區經理鄭雅云 台灣人壽/提供
 
人生在世無時無刻都有風險,如何才能將風險轉嫁?人生隨著時間及身分的改變,所需要的保險規劃不盡相同,加上社會結構改變,高齡化、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,導致社會M型化貧富差距拉大,造成負擔保費的能力也變得兩極化,有能力負擔的人,保險保障很足夠,無法負擔的人便顯得不足,但保險的意義與功能不應該如此,特別是家中的主要經濟支柱,在人生不同階段,謹慎選擇適合的保障成為很重要的課題。

 

 

剛入保險業這行時,曾有個保戶是中年爸爸,因長期處於科技業高壓狀態下,在家中洗澡時突然中風送醫,變成植物人三年後身故,所幸先前已幫保戶規劃失能險及壽險,事故發生時即啟動保費豁免,二份保單都不用再繼續繳費,且失能過程中領取月給付金,身故時共給付新台幣500萬元理賠金;家屬當時曾握著我的手說:「好家在事前有保,而不是事後怨嘆早知道要保。」這筆理賠金除當作子女未來教育基金外,並將部分的理賠金再投入自身的保障,將這筆愛延續下去。

 

 

 

針對一家之主的父親,可依人生各階段強化當時的保障,40歲以下的奮鬥打拚爸爸,此時為家庭剛起步階段,若預算有限,建議可用較低的保費來獲得較高的保障,如保費較低的定期壽險、失能險、實支實付及日額醫療險等;若還有預算做退休規劃,也可以長年期壽險來提高保障,在責任完成時還可累積一筆不小退休金。

 

40至55歲的三明治族群爸爸,此時為家庭責任最重時期,上有高堂,下有子女開銷正大,但工作崗位上通常也獲得一定的成就與地位,除可以提高之前的保障額度外,還可再補強一次給付的重大傷病及防癌險,退休規劃則以短年期外幣保單為主,以獲取較多的累積時間。

 

至於55歲以上的資深熟齡爸爸,此時家庭責任大致已完成,應著重在退休規劃及資產傳承,可規劃月領息保單、年金險、高保障外幣保單,以爭取在有限時間內達成規劃的退休生活及傳承目標。(台灣人壽聯邦通訊處區經理鄭雅云提供,記者林子桓整理)